蓝鳍金枪鱼,巨大而濒危的蓝精灵
大部分人都是从餐桌上知道金枪鱼的名字,不知这是人类的悲哀,还是金枪鱼的悲哀。 蓝鳍金枪鱼其实是三种鱼类的统称,分别是北方蓝鳍金枪鱼(Thunnus thynnus)、南方蓝鳍金枪鱼(Thunnus maccoyii)和太平洋蓝鳍金枪鱼(Thunnus orientalis),它们都隶属于鲭科Scombridae鲔属Thunnus。(欲知更多鲔属信息,请看《好多鱼•海水篇》)其中,前两种蓝鳍金枪鱼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危,比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还高一个档次。
【图片来自然控小组帖《我是蓝鳍金枪鱼,请三思后再吃我》,感谢红色皇后和游识猷的给力创作!】
如果蓝鳍金枪鱼有一个拟人的形象,那么必然是一个肌肉猛男,而且身形魁硕。它们鱼雷形的身体中有四分之三都是肌肉,这些肌肉提供的强大力量传输到新月形的尾巴上,使它们能以极快的速度在海洋中巡游。有记录以来,人类捕获的最大蓝鳍金枪鱼长达4.58米,重684公斤,足以和《老人与海》中的那条巨鱼媲美。蓝鳍金枪鱼是顶级掠食者,它们捕食各种小鱼、乌贼,浮游动物也在它们的食谱里占有一席之地,可以说,在海洋中自在巡行的它们并不怎么挑食。但“顶级掠食者”这个名字往往会和“生物富集”并列在一起,诸多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传递,其浓度也会逐级放大。蓝鳍金枪鱼的鱼肉中,汞含量就常常超标。
即使要冒着进食超标水银的风险,很多人依旧嗜好蓝鳍金枪鱼的鱼肉。蓝鳍金枪鱼有洄游的习性,为了贮存能量,它们的肌肉中有15%都是脂肪,这也使它们的鱼肉极其肥美。在冷藏保鲜技术出现之后,日本人迅速的爱上了蓝鳍金枪鱼。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,欧洲人和美洲人围猎北方蓝鳍金枪鱼,亚洲人和澳洲人屠戮南方蓝鳍金枪鱼,迅速的将这些巨大的生灵逼上了绝境。
蓝鳍金枪鱼之困,仅仅从渔业的数据上就能够看出。在1965年到1970年间,南方蓝鳍金枪鱼的捕获量达到了极大值,最大年捕获量逼近七万吨。短短40年后,这个数值就减少到了一万吨的级别。要知道,这40年间渔业技术经历了何种程度的进步,可是南方蓝鳍金枪鱼的捕获量却级级下降。而那些体重超过半吨的大鱼,已经成为了传说。
【美国民间组织Ocean Shepherd呼吁人们保护蓝鳍金枪鱼,这是他们的宣传广告之一,试想“假若你看到的是熊猫,而不是蓝鳍金枪鱼”?图片来自ruanyifeng.com】
美国作家格瑞博格(Paul Greenberg)曾这样形容,“刚离开水面时,蓝鳍金枪鱼的背部跳动着霓虹般的蓝色,腹部则闪耀着银粉色的晕彩,它们看起来就像海洋一样。”也许,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的话,这种曾让格瑞博格迷醉,让海明威惊叹的大鱼,真的会消失在大洋之中。